BOYU·博鱼(SPORTS)官方平台app下载

博鱼boyu官网app竹山:文化旅游赋能乡村振兴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3-08-21 20:23:48    浏览:

[返回]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竹山县文化和旅游局始终坚持在“精”字上做文章、在“美”字上下功夫、在“特”字上求突破,以文旅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和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工作启动以来,县文旅局坚持以创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为抓手,走出了一条偏远山区文化振兴的新路子。一是健全服务网络,构建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整合资金 3 亿元,先后建成 17 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44 个农家书屋、365个村级文体广场(含集中安置点)、244 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形成了县、乡、村、户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2021 年竹山县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县文化馆和图书馆分馆建设覆盖率已达 100%。为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功能,2022 年初启动湖北省第四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开始探索竹山农村文化创新发展新模式,着力实施竹山农村文化三大创新工程和五大品牌创建,开展了“乡村朗读者”文化课堂等系列创新实践活动,丰富了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二是擦亮活动品牌,增强文化服务功能。创新打造了“舞动堵河”“乡村大舞台”“幸福竹山大家乐”“乡村春晚”等系列本土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形成了基层群众共创共享文化大餐的多元模式。其中,坚持以农民为主体、自编自导自演的竹山乡村“村晚”连续成功举办六年,内容丰富多彩,群众参与度高,已成为推动竹山文旅融合的成功典范。活动视频在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推出展播,在省级文化交流平台宣传推广,创办经验在“灵秀湖北·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暨湖北省“村晚”培训班上进行交流分享。在乡村“春晚”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引领下,竹山多元模式共存的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影响力不断扩大,竹山县文化馆被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共同授予“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先进集体”。三是壮大人才队伍,创优文化服务内容。全县已培育专业文艺院团 1 个,发展群众文艺队伍200 余支、民间演艺团体 50 多个、文化中心户 1600 余户、文化大院 150 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532 人、社会文化骨干 1500 余人,组建文化艺术、文明旅游 2 支志愿服务队,8 支志愿服务分队及“王义富工作室”等 10 余支民间特色文化志愿服务队,年开展群众文化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场次,服务群众100多万人次。“阳光工程”竹山项目办列入全国中西部农村文化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典型名单,竹山县宝丰镇被授予 2021 至 2023 年度“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王义富“用文艺形式讲活党的理论”项目入选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并入选 2022 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四是创新保护传承,放大文化遗产价值。坚持深入挖掘、保护和传承优秀地方文化遗产,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群众。全县已拥有国家级文保单位 1 处,省级文保单位 4 处,县级文保单位 28 处;非遗项目国家级 1 个、省级 7 个、市级 14 个、县级 90 个,拥有省、市、县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25 人。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全县已形成县、乡、村三级文物安全保护体系。竹山县博物馆馆藏金属文物和张振武烈士故居、施洋烈士故居、高家花屋等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得到及时维修保护,竹山县博物馆被确定为十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坚持保护与传承并重,编制出版了手工制作版《余曼白剪纸作品集》,创作排演了现代皮影戏《乡村“星”事》,将女娲传说、上庸滚龙、堵河剪纸引入全县中小学课堂。其中“上庸滚龙”“堵河皮影”“官渡民歌”等非遗项目已登上央视“乡村大舞台”。实施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场馆数字化云平台建设,让优秀文化遗产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借助网络营销宣传平台,竹山县非遗文化产业“竹山合碗席”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餐饮,“官渡木椅”“竹山竹篾”已远销省内外,竹山秦巴民俗博物馆、国保单位高家花屋等已成旅游热点目的地。

  坚持以满足人民健身需求、增强人民体质为出发点,不断夯实全民健身基础,建立体育发展长效机制,打造群众体育活动品牌,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之路。一是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奠定群众体育发展基础。坚持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先后投入 3 亿元建设群众性体育设施,建成各类标准体育场馆 10 个、村级文体广场 365 个(含集中安置点)、农民健身工程 360 个和全民健身路径 365 条。积极推进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建设,对乡镇和村级文体广场提档升级,建成乡镇级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 6 个,村级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 10 个,全县体育场地面积达 117.26 万平方米,人均2.6平方米。投资1.5亿元建成了堵河生态体育公园,所建设施已全部投入使用。不断提高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利用现有场馆全部免费向群众开放,年接待健身群众达 200 万人次。二是健全组织体系,建立群众体育发展长效机制。不断健全群众体育组织,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全县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 3200 人,比例达 6.9‰,发展各类群体组织 1000 余个,各单项体育协会 14 个,常年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 20 万人,体育人口占全县总人口 44%,国民体质测试合格率达 94%博鱼boyu官网app,竹山县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县群众体育运动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三是探索体旅融合,创建群众体育发展时代平台。发挥群众体育赛事宣传辐射优势,促进赛事与乡村振兴、生态康养、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的深度融合,为促进健康竹山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发挥积极作用。全县年均举办各类大型比赛 10 次以上,基层体育活动300 余次,已形成“舞动堵河”等具有较大影响的群众健身品牌。其中,中国舟钓(路亚)公开赛在圣水湖景区连续举办四届(2018-2021 年),通过央视 5 频道和省市县电视台及各类媒体宣传播出,影响广泛,吸引了湖南等省外体育部门前来学习借鉴,圣水湖被湖北省体育局纳入首届湖北体育旅游十佳目的地,中国钓鱼运动协会授予竹山县人民政府 CAA 十周年钓鱼项目突出贡献奖。“亲梅竹马”微型马拉松赛在太和梅花谷景区举办两届,充分展示了竹山体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群众体育健身时代新风尚正逐渐形成。

  立足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造百亿级文旅康养产业集群,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一是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全县创建 3A 级以上旅游景区 9家、星级旅游饭店 7 家,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1 个(上庸镇)、湖北旅游名镇 2个(上庸镇、官渡镇)、国家乡村旅游模范村 1 个(总兵安村)、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 1 个(太河村)、湖北旅游名村 3 个(新茶村、总兵安村、太河村)、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 2 家,创建市级旅游名村 2 个(桃园村、百里河村),打造乡村旅游点 11 个,带动旅游就业 2 万余人。2022 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 1160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105 亿元,其中,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到 730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65 亿元,分别占全县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的 63%和 62%。二是乡村旅游发展类型日益丰富。全县已基本形成了乡村赏花、水上游乐、森林氧吧、原乡村落、果蔬采摘、休闲垂钓、现代村镇、农耕体验、游乐、购物、研学等乡村旅游产品。其中,宝丰镇五福龙于 2022 年 10 月 3 日开园,日平均接待游客数超千人,真人 cs、魔鬼滑梯、天空步道、动力小火车等游玩项目吸引力十足,成为研学游、农耕体验游热门打卡地;城关镇刘家山村茶文化博物馆、茶山驿站、环湖路及环潮驿站等项目相继施工,沿湖民房纷纷改造为“渔村”“茶庄”民宿,加快打造宜居宜旅,生态和谐、人文色彩深厚的旅游新村;文峰乡轻土坪村将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培育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开发以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为主的乡村旅游模式;擂鼓西河村以农耕文化为主题,打造数字乡村展示区、白鹭自然栖息区、农耕体验园,休闲康养园、粮油示范园“两区三园”,因地制宜开发乡村旅游。现已开发推介出森林康养游、美丽乡村游、堵河探秘游、红色旅游等特色精品线 条。其中,“品赏千亩花海——打卡天空之境——度假圣水湖畔”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乡村四时好风光——春生夏长 万物并秀”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三是乡村旅游带动强村富民成效显著。制定出台了《竹山县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奖励办法》,每年统筹 3000 万元,用于奖补文旅康养项目建设和为文旅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博鱼boyu官网app、企业和个人,增强了企业进规、品牌创建、旅游营销推广、旅游商品研发积极性。先后支持成立了官渡河农业观光旅游合作社、大和梅花谷旅游专业合作社、圣水湖创业孵化基地,通过景区项目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土地流转、景区运营管理等形式,带动村民通过民房改造,发展民宿(农家乐)、采摘园等产业,直接带动 1000 余人就业增收,乡村旅游已逐渐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朝阳产业之一。

  以文化增内涵,以旅游促发展,只有用文化精髓守住乡村振兴的灵魂,以旅游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才能为乡村振兴引来源头活水。竹山县将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和文旅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把每个乡村打造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旅游地。(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王金波)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博鱼sports全站博鱼sports全站博鱼sports全站

搜索

网站地图